“虛擬制造”又稱“業務外包”,是制造烘干設備企業把業務鏈的中間制造環節部分或全部進行弱化,實行委托協作加工,而對業務鏈上游的產品開發設計,下游的市場營銷(包括售后服務)等環節進行強化的一種制造管理模式。
其形式主要有三種:
一是烘干設備定牌制造,又稱OEM制造。指核心烘干設備企業把設計好的產品交由專業制造承包商生產,并在最終產品上打上核心烘干設備企業的知名品牌。
二是定牌設計制造,指銷售商購買制造商的設計資料讓代工烘干設備企業組織產品生產制造,打上自己品牌對外銷售。
三是工序外包制造,通常指核心烘干設備企業把一些粗加工及技術含量低的工序擴散到周邊人力成本低廉地區的烘干設備企業代為加工,把關鍵工序如精加工、裝配、檢測等工序交由自己控制。序交由自己控制。這種模式在烘干設備企業組織形式上表現為中間小(精),兩頭大(強)的“啞鈴型”結構。
專家認為,“虛擬制造”是產業鏈上各種要素定期、定向在全球范圍內移動的外在表現形式。對優勢烘干設備企業而言,其移動趨向于產業鏈的中高端,最終達到對整個產業鏈的(相對)掌控;對一般中小烘干設備企業、弱勢烘干設備企業而言,其移動趨向于產業鏈的中低端,成為產業鏈的一個環節或某個環節的若干部分,最終其“附生”于優勢烘干設備企業,從而形成一個有活力的產業生態系統。
我國烘干設備行業千余家烘干設備企業在國內的產業布局趨同,導致生產總量不小,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大而全”、“小而全”現象普遍存在,烘干設備企業存在內部自我配套意識濃厚、生產周期過長、成本居高不下、整機性能及可靠性無法保證、對市場需求反應遲鈍等問題。而在國外機床干燥設備企業的競爭優勢日趨勢明顯,而且行業烘干設備企業多為小型烘干設備企業,一般為220~500人,最多不超過800人,銷售收入都在數千萬元甚至數億美元。
因此,我國的烘干設備企業要徹底要想縮小與國外的差距,就必須和國際水平接軌,向虛擬制造過渡。利用新的發展方式不斷加強行業的競爭力。
185-7623-0292